玄奘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残片现身
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峪沟石窟寺第8次发掘中,这件珍贵文物的出现,让所有在场的人员兴奋不已。自2011年开始的这项考古发掘,每年成果不断,佛经、壁画、佛寺建筑布局等,令人鼓舞。这次的纸质文物又是什么呢?
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峪沟石窟寺第8次发掘中,这件珍贵文物的出现,让所有在场的人员兴奋不已。自2011年开始的这项考古发掘,每年成果不断,佛经、壁画、佛寺建筑布局等,令人鼓舞。这次的纸质文物又是什么呢?
1月27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称,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实验室考古,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出土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印章。结合文献记载,专家判断墓主是海昏侯刘贺第一个早逝的嗣子刘充国。图为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中出土的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
海昏侯考古最新进展公布,五号墓出土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印章,证明墓主为刘贺大儿子,下葬时未成年,而非此前猜测的刘贺宠妾。墓中发现了墓主生前的玩具,包括一件带滑轮、可人力牵引的虎型青铜器件,疑似”过家家”使用的微缩版青铜壶。
王开玺教授结合二十多年研究思考的结果,介绍了北京西北郊皇家、私家园林建筑,澄清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中的许多史实失误,并就我国向英法等国依法追讨被掠文物等问题,进行了法理与历史事实的分析。
兰若寺墓园建于南宋晚期,使用年代下限不晚于元代初年,墓园占地至少12000平方米,超过湖州风车口南宋墓(推测为宋孝宗生父赵子偁的“秀园”),更远远超过宁波东钱湖、余姚史氏家族墓等南宋时期权倾一时的重臣墓园。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高等级墓地。
在出土简牍中,发现了《悼王赋》《论语》《易经》《礼记》《医书》《六博棋谱》。其中《悼王赋》中出现描写冢墓的文字等;《易经》的经文首先解释了卦名的含义,然后自《彖》传以下的内容与《日书》类似,它虽然在排序上与传世《易经》相同,但又在内容上和传世《易经》差别较大。
自考古部门全面启动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程序,经过五个月持续不断地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将刘贺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内外棺组合结构正在梳理之中。
7月12日,在新郑市郑国三号车马坑发掘现场,经过5个多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已清理出了3辆车,发现有车轮、车辕、车舆等,其中,一辆为大型安车(古代高级官员或贵族坐乘的马车),随之出土的还有车上的青铜部件等装饰品。
历史上明朝蜀王留下来的文集,主要有5部:蜀献王朱椿的《献园睿制集》(17卷)、蜀定王朱友垓的《定园睿制集》(10卷)、蜀怀王朱申鈘的《怀园睿制集》(10卷)、蜀惠王朱申凿的《惠园睿制集》(12卷)、蜀成王朱让栩的《长春竞辰稿》(13卷,余稿3卷)。据传另有一部《端园集》,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3月7日,晴。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双元村,近2个足球场大小的”工地”上,排列着180个长方形的墓坑。除了少量东西向分布外,其余大部分都为南北朝向。从墓群上空俯视,密集的黑色墓坑安静陈列在黄土之上,像许多欲说还休的嘴巴。这是近200位古蜀人的最后归宿。
2016年底,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的洪门水库水位显著降低,一尊佛头和一些被淹没的遗迹浮出水面。考古专家根据露出水面的佛头造型,初步判断为明代佛像;崖壁凿刻痕迹中有一些方形的孔,说明此处可能曾建有庙宇。目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考古队正在对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进行水下考古探测。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拆解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椁底板已经运到保护用房,而在椁底板上发现的文字也有了初步的解读。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记者看到椁室拆解已经基本结束,地面上只留有部分枕木。